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鸳鸯

诗经·小雅·甫田之什〔先秦〕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鸳鸯双双轻飞翔,遭遇大小罗与网。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一同来安享。
鸳鸯相偎在鱼梁,喙儿插进左翅膀。祝福君子万年寿,一生幸福绵绵长。
拉车辕马在马房,每天喂草喂杂粮。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把他来滋养。
拉车辕马在马槽,每天喂粮喂饲草。祝福君子万年寿,福禄齐享永相保。

注释
鸳鸯:鸭科水鸟名。古人以此鸟雌雄双居,永不分离,故称之为“匹鸟”。
毕:长柄的捕鸟小网。罗:无柄的捕鸟网。
宜:《说文解字》:“宜,所安也。”引申为享。
梁:筑在水中拦鱼的石坝,即鱼梁。
戢(jí):插。谓鸳鸯栖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此诗前二章以鸳鸯起兴,后二章以马起兴。鸳鸯是成双成对的鸟,马和亲迎之礼有关,故可以认为这是一首同婚姻有关的诗歌。前二章赞美男女双方才貌匹配,爱情忠贞;后二章祝福其生活富足美满。

  此诗一、二章以鸳鸯匹鸟兴夫妇爱慕之情。两章描绘了一对五彩缤纷的鸳鸯,拍动着羽毛绚丽的翅膀,双双飞翔在辽阔的天空,雌雄相伴,两情相依,情有独钟,心有所许,多么美妙的时刻,多么美好的图画!在遭到捕猎的危险时刻,仍然成双成对,忠贞不渝,并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从同甘到共苦两种境遇的转变,进一步展现了鸳鸯高洁的品格,挖掘了鸳鸯的典型的独特的禀性,较好地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为后面对人物的抒写做了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对此诗背景及主旨的解释历代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此诗为讽刺周幽王而作,以《毛诗序》为代表。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祝贺新婚的诗,以明代人何楷为代表。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24-525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73-474
3、 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

简析

  《小雅·鸳鸯》是一首四言古诗。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前二章以鸳鸯起兴,后二章以马起兴。第一章描绘了鸳鸯双飞的美好画面,以捕得鸳鸯象征得到福禄;第二章进一步描写了鸳鸯双卧的情景,以鸳鸯安睡象征留得福禄;第三、四章以摧秣乘马,兴结婚亲迎之礼,充满对婚后生活的美好憧憬。这首诗对典型细节的描摹细致入微,巧妙运用象征手法,反映了诗人的婚姻价值观念,也是对理想人生、美好人生的由衷礼赞。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丰年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先秦〕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孟子二章

孟子 孟子〔先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史伯对桓公问

左丘明 左丘明〔先秦〕

  公曰:“周其弊乎?”对曰:“殆于必弊者也。《泰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去和而取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姟极。故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周训而能用之,和乐如一。夫如是,和之至也。于是乎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与剸同。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选自《国语》)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