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杨无咎 杨无咎〔宋代〕

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翠袖怯春寒,修竹萧萧晚。
此意有谁知,恨与孤鸿远。小立背西风,又是重门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入秋之后愁绪愈发深沉,双眉上的青黑色眉粉也懒得细细描画,显得淡薄稀疏。翠绿色的衣袖难以抵御春日的寒意,傍晚时分修长的竹林在风中发出萧萧声响。
这份心意有谁能够知晓呢,怨恨之情如同孤飞的鸿雁般越飘越远。独自在西风中微微伫立,转身又把重重门户轻轻掩上。

注释
双蛾:即双眉。

鉴赏

  这是一首传统的闺怨题材,写的是深秋时节,闺中少妇思念远方心上人,怨恨交织的情形。

  词作开首词人把时间安排在深秋时节,直陈闺中少妇因秋来而“愁更深”。自宋玉悲秋以来,对秋的无奈与叹喟几乎成了诗歌的一个传统题材。而对妇女来说,则有更深一层含义在,那就是如汉代班婕妤在《怨歌行》中所言的:“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或许便是词作中女主人公为何秋来而“愁更深”的主要原因了。紧接次句词人没有继续写这位女子愁深的程度,转而刻画她的外形:“黛拂双蛾浅”。这句是说女主人公因孤寂,心绪不好,无心刻意修饰自己的面庞,从而把上句所言的“愁”的内涵具体化和明朗化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生查子·秋来愁更深》是一首闺怨词。词的上片先点明深秋时节,再说女子秋来愁更深,而后刻画她的外形,她无心去刻意妆饰打扮自己,甚至对天气变化也不甚觉察,暗示出其愁苦孤独的形象;下片增加抒情分量,蕴含了女子的无数辛酸泪。整首词借情景二者之间的互相烘托、渲染,细腻刻画出女子的心理,使一个痴心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杨无咎

杨无咎

杨无咎(1097~1171)字补之,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189篇诗文  1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歌子·寓意

苏轼 苏轼〔宋代〕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苏轼 苏轼〔宋代〕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