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公赋芧
列子〔先秦〕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是乎?”众狙皆起毕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国有个养猴子的人,(他)很喜欢猴子。(所以)养了成群的猴子,能理解猕猴的所思所想;猴子也懂得狙公的心意。(狙公)节省家人的口粮,(以此)满足猴子们的需要。
不久家里的粮食匮乏起来,他打算限制他们的食量,又担心猴子们不听从自己的,先欺骗他们说:“给你们橡子,早上三个,下午四个,够了吗?”所有的猕猴们都跳起来发怒。
他不一会儿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下午三个,够了吗?”
所有的猴子都趴在地上表示十分高兴。
注释
狙公:好养猴子的人。
赋:给于,这里指喂养。
损: 减少。
创作背景
传说最早见于郑国思想家列御寇(列子)的一则寓言。后为《庄子 齐物论》所引用: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简析
这则故事以狙公养狙为喻,揭示了管理上的欺骗与权谋。狙公初时满足群狙欲望,后欲限食,先以“朝三暮四”试探,群狙怒;再改说“朝四暮三”,群狙喜。其实总量未变,只因说法不同,群狙态度迥异。此文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同时也提醒管理者在变革时应注重实质公平,避免玩弄权术,丧失人心。
列子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30篇诗文 555条名句
文王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先秦〕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还
诗经·国风·齐风〔先秦〕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黄鹄歌
陶婴〔先秦〕
悲夫黄鹄之早寡兮,七年不双。
宛颈独宿兮,不与众同。
夜半悲鸣兮,想其故雄。
天命早寡兮,独宿何伤。
寡妇念此兮,泣下数行。
呜呼哀哉兮,死者不可忘。
飞鸟尚然兮,况于贞良。
虽有贤雄兮,终不重行。